WFU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醫病溝通的藍綠橘金



今天到台中參加了莊舒涵(小卡)老師主講的「出色溝通力」課程公益場。可以上課又可以把學費捐給需要的人,一舉兩得。

在一整天精彩豐富的課程中,小卡老師運用精彩的教學手法來闡釋人的四種性格,並用四種顏色來代表:藍、綠、橘、金。除了讓我更了解自己,也讓我在如何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上有所收穫。


藍色性格的人重情感連結,在意他人看法。綠色性格的人重視邏輯與證據,喜歡追根究底。橘色性格的人喜歡冒險,善於掌握機會,只談大方向不談細節。金色性格的人重視倫理、謹慎行事,凡事訂定計畫,不喜歡冒險。

課後在高鐵上沉澱思考,覺得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也有藍、綠、橘、金四種技巧,恰好和小卡老師上課所提的四種人的性格不謀而合。


重視情感連結


台灣的醫療環境造就診間的速食文化,醫師與患者常常講不到幾句話,所以只能針對最重點的症狀闡述,醫師也必須像算命仙一般快速決定患者的下一步動向(照X光、進一步檢查、拿藥、繼續觀察等)。久而久之就少了溫度,少了信任感。

如果醫師能時時提醒自己,「看人」比「看病」重要,或許可以解決更多問題。多關心患者症狀以外的其他事,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例如:明明膝蓋退化變形很嚴重卻不想接受手術治療,原來是家中還有老伴靠她照顧。明明檢查都沒有問題,卻還是天天喊痛逛醫院,原來是只有這樣才能請子女來載,接受子女的關心。


簡化醫學資訊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把複雜的醫學資訊以及正確的健康概念傳達給患者,其實是在考驗醫師的「簡報」或「短講」功力。現在的患者與家屬有許多人進診間前已經先Google查過許多相關資料,只是無法去蕪存菁擷取所需。

此時醫師的專業就派上用場,可以用明確且清楚的資料來向患者說明。例如: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男性的死亡率約為22%,不容小覷,有賴家人加強照顧。人工膝關節手術後的感染機會約為1%,傷口與個人衛生一定要特別注意。


訂定治療目標


手術或做任何治療前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治療目標,以免結果與病家期待有落差,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例如:患者已經年紀很大了,髖部骨折固定手術的目的在於解決疼痛的問題,便於照顧,而不是使用鋼釘固定後馬上就能像年輕時一樣趴趴走


說明醫療風險


一般民眾對於「醫療的不確定性」似乎較不了解。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要醫師保證手術一定百分之百成功,麻醉一定百分之百順利,針打了就一定要有效。事實上,即使有最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風險仍然存在。手術所伴隨的風險已經比十年二十年前低了很多,但絕對不可能等於零。

執行任何醫療行為之前,務必清楚說明常見的風險,這是每位醫師都知道的原則。但是困難就在於其它「不常見的風險」。有許多機率很低甚至是想像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再怎麼說明也說明不完。這時候只能仰賴醫病互信了。